「棄本就末」意思、造句。棄本就末的用法、近義詞、反義詞有哪些?
想知道棄本就末的意思、造句有、注音等資訊?或是想知道棄本就末的出處、棄本就末故事,以及棄本就末的同義、反義詞有哪些嗎?在成語意思辭典百科通通找得到。
棄本就末意思
意思 | 猶「捨本逐末」。見「捨本逐末」條。01.晉.袁宏《後漢紀》卷一八引張衡〈陽嘉二年京師地震對策〉:「辛卯詔,以能宣章句奏案為限,雖有至孝,猶不應科,此棄本而就末。」 |
---|
棄本就末造句
棄本就末注音
棄本就末用法
棄本就末近義詞
棄本就末反義詞
棄本就末辨識
棄本就末出處由來
出處由來 |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
---|
棄本就末典源
典源 | 文獻名稱: 文獻內容: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源,提供參考。 註解: 參考: |
---|
棄本就末書證
書證 | 01.晉.袁宏《後漢紀》卷一八引張衡〈陽嘉二年京師地震對策〉:「辛卯詔,以能宣章句奏案為限,雖有至孝,猶不應科,此棄本而就末。」 |
---|
棄本就末形音辨誤
棄本就末參考成語
棄本就末漢語拼音
以上資料來自教育部成語典
更多棄本就末造句
- 他因為太怕辛苦,棄本就末,從此再也沒有進步過。
- 老師告訴我們不要輕易放棄,否則只會有棄本就末的結果。
- 公司因為經濟困難,只得棄本就末,關閉了所有分店。
- 他經常在最後一刻才放棄,讓所有人看到才棄本就末。
- 他為了自己的夢想,甘願棄本就末,一步一步地實現了它。
- 我們不能讓失敗的經驗變成棄本就末的理由,要繼續努力。
- 有些事情看似已經結束,卻不一定會真正棄本就末。
- 這個計畫到了關鍵的時刻,卻因為預算問題要棄本就末。
- 他在闖蕩的路上遇到了許多挫折,但從沒有棄本就末。
- 成功不是靠放棄來實現的,棄本就末只會銷毀你的一切。
wiktionary補充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