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氣」意思、造句。沆瀣一氣的用法、近義詞、反義詞有哪些?

想知道沆瀣一氣的意思、造句有、注音等資訊?或是想知道沆瀣一氣的出處、沆瀣一氣故事,以及沆瀣一氣的同義、反義詞有哪些嗎?在成語意思辭典百科通通找得到。


沆瀣一氣注音發音

沆瀣一氣意思

意思沆瀣,夜間的水氣。「沆瀣一氣」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語出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後亦用「沆瀣一氣」比喻彼此臭味相投。 △「臭味相投」

沆瀣一氣造句

例句
  1. 這三個沆瀣一氣的貪官,不知汙了多少民脂民膏,人們一提起他們來就咬牙切齒。
  2. 這件弊案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這兩人沆瀣一氣,暗中勾結,挪用了公款。
  3. 父子兩人是先後任的縣官,卻沆瀣一氣地搜刮民財,貪贓枉法。
  4. 他們兩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鎮上的人總是避而遠之。
  5. 他們互相勾結,沆瀣一氣,正是一丘之貉。
  6. 他們兩人相見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氣
  7. 你是英雄,他是好漢,沆瀣一氣 ,令人佩服。

沆瀣一氣注音

注音ㄏㄤˋ ㄒㄧㄝˋ ㄧ ㄑㄧˋ (變) ㄏㄤˋ ㄒㄧㄝˋ ㄧˊ ㄑㄧˋ

沆瀣一氣用法

用法語意說明: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褒義。&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貶義。
使用類別:用在「心靈契合」的表述上。&用在「勾結作惡」的表述上。

沆瀣一氣近義詞

近義詞通同一氣臭味相投氣味相投

沆瀣一氣反義詞

反義詞圓鑿方枘格格不入

沆瀣一氣辨識

辨識同:
異:
例句:

沆瀣一氣出處由來

出處由來典故說明:唐僖宗乾符二年時,派崔沆去當主考官。放榜後,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了。當時,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兩個人的單名「沆」、「瀣」兩個字連起來,正好是指夜間的露氣的意思。於是當時人就議論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說:這位主考官和他的門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間由水氣凝集而成的露氣呀!後來「沆瀣一氣」用來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本是正面義;也轉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變成負面義。

沆瀣一氣典源

典源文獻名稱: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
文獻內容:#杜審權,大中十二年知舉,放盧處權。有戲之曰:「座主審權門生處權,可謂權不失權。」又 *1*乾符二年 , *2*崔沆 放 *3*崔瀣 ,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註解:乾符二年:即唐僖宗乾符二年,西元875年。 崔沆:?∼西元881,唐博州人,字內融。崔鉉子。累遷中書舍人。僖宗時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改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黃巢軍陷京師,匿張直方弟,被殺。沆,音ㄏㄤˋ。 崔瀣:唐朝人,生卒年不詳。瀣,音ㄒㄧㄝˋ。
參考:

沆瀣一氣書證

書證01.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源) 02.《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貨志三》:「運軍運弁沆瀣一氣,州縣惟恐誤兌,勢不得不浮收勒折以供其求。」 03.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一二.月仙小傳》:「(莊奇鵬)流離之中,惟以杜子美、李義山兩集相隨,故發為歌吟,抑塞磊落,感慨蒼涼,與草堂翁沆瀣一氣。」

沆瀣一氣形音辨誤

形音辨誤

沆瀣一氣參考成語

參考成語沆瀣一襟沆瀣一脈

沆瀣一氣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變) hàng xiè yí qì
以上資料來自教育部成語典

更多沆瀣一氣造句

  1. 他們三個人在一起說話非常沆瀣一氣,我完全聽不懂。
  2. 這篇文章的論點沒有重點,寫得非常沆瀣一氣。
  3. 他寫的漢字非常草率,字跡沆瀣一氣,很難辨識。
  4. 這個地方的馬路佈局很沆瀣一氣,行車非常危險。
  5. 我們小組的討論變成了沆瀣一氣的吵架,沒有達成結論。
  6. 這家餐廳的菜單寫得很沆瀣一氣,讓人看起來很困惑。
  7. 這幅畫的色彩很豐富,但是筆觸卻非常沆瀣一氣。
  8. 他的口說表達非常沆瀣一氣,聽起來很不流暢。
  9. 這個遊戲的背景設定很沆瀣一氣,不太符合現實邏輯。
  10. 孩子的塗鴉畫面很沆瀣一氣,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創意。

wiktionary補充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