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蟬」意思、造句。噤若寒蟬的用法、近義詞、反義詞有哪些?

想知道噤若寒蟬的意思、造句有、注音等資訊?或是想知道噤若寒蟬的出處、噤若寒蟬故事,以及噤若寒蟬的同義、反義詞有哪些嗎?在成語意思辭典百科通通找得到。


噤若寒蟬注音發音

噤若寒蟬意思

意思噤,閉口不作聲。「噤若寒蟬」指像寒冷季節時的蟬,一聲不響。比喻不敢說話。語本《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

噤若寒蟬造句

例句
  1. 夫妻兩人吵得正凶,卻忽略了臉色發白,噤若寒蟬的孩子,瑟縮地躲在牆角。
  2. 在這關鍵時刻,你要作一個讜論直發的勇者,還是噤若寒蟬的懦夫?
  3. 這國家如此不自由民主,也難怪大家噤若寒蟬,不敢發表言論。
  4. 當知識分子對政治都噤若寒蟬時,國家的活力也就喪失掉了。
  5. 爸爸正在氣頭上,大家都噤若寒蟬,深怕再惹他生氣。
  6. 母親只用眼角一瞄,我們馬上閉緊嘴巴,噤若寒蟬
  7. 平日高談闊論,但該他們說話時,卻又噤若寒蟬
  8. 老將軍一生氣,全場立即噤若寒蟬,鴉雀無聲。
  9. 我就是了解禍從口出的道理,所以才噤若寒蟬
  10. 道不行則隱,莫怪我噤若寒蟬,不談國事。

噤若寒蟬注音

注音ㄐㄧㄣˋ ㄖㄨㄛˋ ㄏㄢˊ ㄔㄢˊ

噤若寒蟬用法

用法語意說明:比喻不敢說話。
使用類別:用在「閉口不語」的表述上。

噤若寒蟬近義詞

近義詞緘口結舌杜口結舌

噤若寒蟬反義詞

反義詞直言不諱

噤若寒蟬辨識

辨識同:
異:
例句:

噤若寒蟬出處由來

出處由來典故說明:寒冷季節時,聽不到蟬叫聲,所以古人用「寒蟬」來比喻不說話。據《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載,東漢時杜密是一個正直敢言的人,他為官清正,執法嚴明。杜密去官回鄉後,對政事仍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的高官劉勝,也辭官還鄉。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閒事,希望他改變一下習性,學習劉勝不過問時政。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國家的大罪人啊!而我見到有志於正義、盡力行善的賢者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敢說話。

噤若寒蟬典源

典源文獻名稱:《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
文獻內容:#後密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所陳託。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里,閉門埽軌,無所干及。 太守王昱謂 *1*密 曰:「 *2*劉季陵 清高士,公卿多舉之者。」密知昱 *3*激己 ,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 *4*隱情惜己 ,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慚服,待之彌厚。
註解:密:杜密,字周甫,東漢潁川人,生卒年不詳。官至北海相,後去官還家。桓帝時拜尚書令,轉太僕,以黨事免。後復為太僕,坐黨事被責問,自殺。 劉季陵:即劉勝,東漢人,生卒年不詳。 激己:激,使有所感或變化。激己,希望他改變一下愛管閒事的習性。 隱情惜己:隱瞞實情,以保全自身。
參考:

噤若寒蟬書證

書證01.《六月霜》第一一回:「為什麼既曉得秋女士的死是冤枉的,也是鉗口結舌,噤若寒蟬,獨不肯發一句公論出來?」

噤若寒蟬形音辨誤

形音辨誤噤,音ㄐㄧㄣˋ,閉嘴不作聲。不可寫作「禁」。

噤若寒蟬參考成語

參考成語自同寒蟬噤如秋蟬

噤若寒蟬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以上資料來自教育部成語典

更多噤若寒蟬造句

  1. 考試時老師問我的答案,我只好噤若寒蟬。
  2. 看到老闆的臉色不對,員工們都噤若寒蟬。
  3. 小明被警察查問時,他噤若寒蟬不敢說話。
  4. 在會議上,大家都噤若寒蟬,等待CEO的指示。
  5. 面對居委會的問題,所有住戶都噤若寒蟬。
  6. 她心裡明明很痛苦,但卻選擇噤若寒蟬,不讓任何人知道。
  7. 政治人物在接受訪問時,有時只能噤若寒蟬。
  8. 看到鬼屋裡的恐怖場景,他噤若寒蟬地站在原地。
  9. 面對前男友的質問,她只能選擇噤若寒蟬。
  10. 在機場,許多人因不懂語言而噤若寒蟬,不敢問路。

wiktionary補充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