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兩立」意思、造句。事不兩立的用法、近義詞、反義詞有哪些?
想知道事不兩立的意思、造句有、注音等資訊?或是想知道事不兩立的出處、事不兩立故事,以及事不兩立的同義、反義詞有哪些嗎?在成語意思辭典百科通通找得到。
事不兩立意思
意思 | 即「勢不兩立」。見「勢不兩立」條。01.《宋書.卷七四.臧質列傳》:「(質)又謂:『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勢均,事不兩立。』」 |
---|
事不兩立造句
事不兩立注音
事不兩立用法
事不兩立近義詞
事不兩立反義詞
事不兩立辨識
事不兩立出處由來
出處由來 |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勢不兩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七雄當中,以秦國最為強大,其餘六國為了不被強秦所併,無不用盡計謀。縱橫家蘇秦提出了合縱政策,主張聯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之力,共同抵抗秦國。《戰國策.楚策一》中記載了蘇秦對楚威王的遊說。首先,他極力稱讚威王的賢能與楚國的地大物博。接著,話鋒一轉,譏刺威王的軟弱。他分析楚國的情況,認為楚國的實力極為雄厚,若還必須侍奉秦國,那其餘各國就更應理所當然的向秦稱臣,到那個時侯,秦國就可以輕易的吞併各國了。再縱觀天下局勢,各個諸侯國中,秦國對楚國最為忌憚,楚國的氣勢若強盛,秦國就會相對的消弱,反之,楚弱則秦強,兩股勢力互為消長,絕不會同時並存。所以,蘇秦建議威王應該聯合鄰近各國,把秦國孤立起來,如此才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方法。《戰國策.楚策一》中又另有一段,描述戰國時張儀為破楚、齊、燕、韓、趙、魏六國的聯合,於是分別利誘六國與秦國親善。當遊說楚王時,他以秦、楚二強若欲相爭而無法並存,則秦必採軍事手段使楚岌岌可危作為要脅,而欲迫使楚國改與秦國聯合。其中也用到「勢不兩立」一語。後來「勢不兩立」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並存。 |
---|
事不兩立典源
典源 | 文獻名稱: 文獻內容:此處所列為「勢不兩立」之典源,提供參考。 註解: 參考: |
---|
事不兩立書證
書證 | 01.《宋書.卷七四.臧質列傳》:「(質)又謂:『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勢均,事不兩立。』」 |
---|
事不兩立形音辨誤
事不兩立參考成語
事不兩立漢語拼音
以上資料來自教育部成語典
更多事不兩立造句
- 家庭溝通不當,事不兩立,最終只有一敗塗地。
- 政府與民眾應互相理解,才能防止事不兩立的情況發生。
- 公司與員工應該互相尊重,不讓事情惡化到事不兩立的地步。
-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若是到了事不兩立的地步,教育品質便會降低。
- 夫妻之間若是事不兩立,就無法維持長久的幸福生活。
- 公司與供應商必須互相協調,避免因為利益衝突而導致事不兩立。
- 醫生和病人之間的溝通若是不良,便可能產生事不兩立的情況。
- 政黨之間的競爭應該善意互助,否則只會導致事不兩立的結果。
- 老闆與員工之間若是產生了事不兩立,雙方都會受損失。
- 家人之間的衝突必須盡早化解,否則會導致事不兩立的情況。
wiktionary補充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