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之無」意思、造句。不識之無的用法、近義詞、反義詞有哪些?

想知道不識之無的意思、造句有、注音等資訊?或是想知道不識之無的出處、不識之無故事,以及不識之無的同義、反義詞有哪些嗎?在成語意思辭典百科通通找得到。


不識之無注音發音

不識之無意思

意思連「之」、「無」二字都不認識,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典出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不識之無造句

例句
  1. 她從未想過像兒子這樣的智障者,經過特殊教育後,可以從不識之無而認得了一些字。
  2.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使這些不識之無的農民學會了最先進的農業技術。
  3. 曾祖母雖然不識之無,但豐富的人生閱歷,卻也讓她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4. 這個國家有太多不識之無的人,致使種種政策無法順利推展。
  5. 連這種興學的事他都要反對,難怪會遭到不識之無之譏了。
  6. 脫盲教育就要不識之無的民眾,從此能讀能寫。

不識之無注音

注音ㄅㄨˋ ㄕˋ ㄓ ㄨˊ (變) ㄅㄨˊ ㄕˋ ㄓ ㄨˊ

不識之無用法

用法語意說明: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使用類別:用在「才識淺薄」的表述上。

不識之無近義詞

近義詞胸無點墨目不識丁

不識之無反義詞

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腹笥便便

不識之無辨識

辨識同:
異:
例句:

不識之無出處由來

出處由來典故說明: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不識之無典源

典源文獻名稱:#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據《全唐文.卷六七五.白居易》引)
文獻內容:*1*僕 始生六、七月時, *2*乳母 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 *3*默識 。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 #則僕宿習之緣,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
註解:僕:我,自謙之詞。 乳母:專司授乳及看護幼兒的僕婦。 默識:暗中記誦在心。
參考: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一一九.白居易列傳》

不識之無書證

書證01.宋.劉辰翁〈敏齋記〉:「人未有非敏者也,雖有下愚之人,手不能方圓,目不識之無;及其得於博也,彩色電轉,狂呼鶻視,梟未成而脫,諸口如取。雖有離婁之目力,鈃桑之心計,或不能及也。」 02.明.楊基〈寄林訓導謨〉詩:「漠室山河終混一,秦城樓閣易黃昏。平生不識之無字,也學相如與賣文。」 03.清.黃景仁〈除夕述懷〉詩:「有兒名乙生,廢學增癡憨。曾不識之無,但索梨與柑。」 04.《花月痕》第二三回:「心不辨菽麥,目不識之無。」

不識之無形音辨誤

形音辨誤

不識之無參考成語

參考成語略識之無僅識之無稍識之無識之無粗識之無

不識之無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bù shì zhī wú (變) bú shì zhī wú
以上資料來自教育部成語典

更多不識之無造句

  1. 他們在談論法律條文時,我完全是一個不識之無。
  2. 面對這個新科技,我只能感到自己是一個不識之無。
  3. 我對這個陌生的城市,只能算是一個不識之無。
  4. 針對這個主題的討論,我得承認自己是一個不識之無。
  5. 他的高深數學知識,讓我顯得很不識之無。
  6. 這些文化差異,讓我感到自己像個不識之無。
  7. 對於區塊鏈的複雜性,我始終是一個不識之無。
  8. 面對這種藝術形式,我只能算是一個不識之無。
  9. 這個新穎的美食,讓我感到自己是一個不識之無。
  10. 他們談論音樂理論時,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不識之無。

漢語

寫法

規範字(簡化字):不识之无
傳統字:[[]]
國字標準字體:[[]]
香港標準字形:[[]]

讀音

  • 官話
    bùshízhīwú
    ㄅㄨˋ ㄕˊ ㄓ ㄨˊ

  • 北方話
      • bùshízhīwú
      • ㄅㄨˋ ㄕˊ ㄓ ㄨˊ
      • bushyrjywu
      • bùshíhjhihwú
      • /pu⁵¹ ʂʐ̩³⁵ ʈ͡ʂʐ̩⁵⁵ u³⁵/

釋義

翻譯

翻譯
  • 俄語:не знать ни аза; быть совсем неграмотным; не знать самых элементарных вещей (иероглифов 之 и 無)
wiktionary補充資料

參考資料